中風是台灣十大死因之一,每年奪走上千條生命,且年齡層逐漸下修,是許多人聞之色變的疾病之一,一般來說,腦中風通常發生得又急又快,如果突然有手腳突然麻痺、講話不清楚的情況?很可能就是「中風前兆」的警訊!若能及早察覺、及時處理,就有機會挽回腦部功能,降低後遺症風險,因此本文將帶你認識最常見的5大腦中風前兆、女性特殊症狀、FAST 判斷法,以及日常預防方式,讓你及早為健康把關。
中風前兆有哪些?5大警訊不可輕忽
腦中風前兆常常在發作前幾分鐘到幾小時內出現,若能即時辨識,並於黃金3小時內送醫治療,就有機會減少後遺症甚至完全恢復。根據國健署與醫院資料,中風前兆可歸納為五大類。若你或身邊人突然出現以下狀況,即便症狀短暫消失,也不應輕忽,請立刻就醫檢查。
1.臉部、單側手腳突然無力或麻木
若出現半邊臉部歪斜、嘴角無力,或單側手腳突然失去力氣甚至無法抬起,可能是腦部控制運動區域受到影響,這是缺血性中風最典型的症狀,這種偏癱常發生在左或右側單一部位,且出現速度非常快,是最應立即警覺的中風前兆之一。
2.說話不清、語言理解困難
突然之間聽不懂別人說話,或想說話卻詞不達意、發音不清,可能是大腦語言中樞受損的警訊,這種症狀常被誤認為是精神恍惚或疲累,但其實是中風初期的「失語症」表現,也是必須被警惕的中風前兆。
3.視力突然模糊
如果突然出現看不清楚、視野變暗,或單眼視力突然模糊、黑影遮蔽,就需要有所警覺,因為這可能是腦後枕葉受損所致,另外,也會有人出現「雙影」或「視野缺角」,常發生在動脈阻塞初期,這種症狀常被誤解為眼睛問題,但其實是中風前兆之一。
4.頭痛劇烈,伴隨嘔吐或暈眩
突如其來的劇烈頭痛,尤其有著「爆炸」般的痛感,並伴隨噁心、嘔吐、視線模糊或無法站立等現在,可能是出血性中風前兆的警訊,這種頭痛常與高血壓病史有關,尤其在劇烈情緒、活動或早晨醒來時發作,且會讓人無法忍受、無法專注,務必立即就醫。
5.走路不穩、身體失去平衡
中風也可能表現在平衡感與協調能力異常,若突然感到暈眩、步伐不穩、站立困難、走路歪斜,甚至失去方向感,可能是小腦或腦幹供血不足造成,這類中風前兆症狀常見於高齡者與女性,與內耳疾病易混淆,因此更需特別注意辨別。
為什麼女性中風症狀常被忽略?這些跡象你感受過嗎?
女性中風症狀常與男性不同,較不典型且容易被忽略,除了常見的麻木、語言障礙外,還可能出現疲倦、胸悶、噁心、突發性行為混亂、視線不穩或癲癇發作等,這些症狀常被誤認為壓力大或荷爾蒙變化而延誤就醫,正因女性中風症狀有被忽略的風險,所以女性中風致死率高於男性,在這邊也提醒女性朋友要提高警覺,尤其是停經後、服用避孕藥、患有高血壓與糖尿病者更是高風險族群。
辨別中風最簡單的方法:FAST檢測法是什麼?
想快速判斷是否為中風?國健署建議學會「FAST」檢測法,這是一套針對中風前兆的簡易自我評估工具,只要記住四個英文字母,就能在第一時間做出初步判斷:
- F(Face):笑一笑,是否出現嘴角歪斜或臉部不對稱?
- A(Arm):舉雙手,是否有單側手臂無法平舉?
- S(Speech):說句話,是否口齒不清、無法正確表達?
- T(Time):若以上任一症狀出現,立即撥打 119,把握黃金3小時!
FAST 是目前全球醫療最廣泛推廣的中風初判工具,簡單又實用,建議每個人都要學起來。
預防中風從日常做起!3件事保護你的腦血管
中風不只發生在高齡者,愈來愈多壓力大、久坐、生活不規律的年輕族群也淪為中風高危險群,因此想要預防中風風險,可以從以下三大方向著手:
1.安排定期健檢
定期量血壓、驗血糖、膽固醇與腦部影像檢查,有助提早發現中風風險。特別是有家族病史或過往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(TIA)者,更應定期回診。健檢是預防中風最直接、有效的方式之一。
2.控制三高
高血壓、高血脂、高血糖是中風三大危險因子,建議將控制血壓在130/80 mmHg 以下可大幅降低中風機率,如果能與醫師共同監控數值、定期調整用藥,搭配生活習慣改善效果更佳。
3.維持良好健康習慣
少油、少鹽、多蔬果的飲食,加上規律運動(每週進行三次運動,每次30分鐘),可增進血液循環、強化心血管功能。戒菸、限酒與控制體重,也是降低中風風險不可忽視的健康原則。
掌握腦中風前兆相關知識,才能為健康更添一份保障
腦中風不是無法預防的疾病,只要你願意留意身體變化、熟記中風前兆與 FAST 指引,就能爭取黃金搶救時間。尤其是高風險族群,像是高齡者、慢性病患與女性,更應培養正確的中風認知,別等到真的發作才後悔,現在就從改善生活做起。
參考資料來源
>>什麼是小中風?5症狀「短暫出現又消失」恐是腦中風前兆:打哈欠也是警訊
>>中風8大危險因子,掌握6招預防
>>啟新診所中風前兆
>>如何預防腦中風?
>>如何預防腦中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