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多人以為心臟病發是一瞬間的事,其實不然,大部分心血管疾病在真正發作前,身體早已釋出許多求救訊號,只是我們太常忽略,而且心血管疾病是國人主要死因之一,如果能把握心血管疾病症狀的黃金警訊、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徵兆,不僅能及早就醫,也有機會避免病情惡化或猝死,因此本文將帶你一步步認識心血管疾病的相關保健知識。
心臟病有跡可循嗎?分享4個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徵兆
心血管疾病在發作前,通常會釋放幾個容易被忽略的徵兆,這些變化有時輕微、短暫,但卻可能是心臟異常的前奏,只要我們夠敏感,就能及早反應、提早預防,以下為大家整理5個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徵兆。
- 胸悶或壓迫感:不是明顯劇痛,而是像有東西壓著心口,有時還會延伸到左臂或下巴。
- 運動後喘不過氣:平常快走、上樓梯、運動後都不會喘,但最近卻突然有快走、上樓梯時,出現明顯喘息與頭暈的狀況。
- 心悸或心跳不規則:感覺心臟突然跳得很快或亂跳,即使靜止狀態也有。
- 頻繁疲倦、精神不濟:有心臟衰竭徵兆的人也常會合併容易疲倦、全身無力、運動後喘不過氣等症狀,甚至在夜間無法平躺睡覺等狀況。
出現心血管疾病症狀怎麼辦?自救要點一次帶你看
當你或親友出現疑似心血管疾病症狀時,千萬不要慌張,也不要硬撐或等症狀自行緩解,以下是6個建議的自救步驟,學起來就能幫助你爭取寶貴的治療時機:
- 立刻停止所有活動,找地方坐下或平躺,避免心臟負荷加重。
- 保持冷靜並放慢呼吸,深呼吸有助於穩定自律神經與心跳。
- 撥打119或就近就醫,切勿自行開車或延誤時間。
- 不隨意服藥或進食,避免導致噎食或藥物干擾病情判斷。
- 記錄發作時間與症狀,能幫助醫師評估病況與用藥時機。
- 若意識不清,需協助側躺並保持呼吸道通暢。
心血管疾病可以怎麼預防?防止心臟病上門有3招
要遠離心血管疾病,不是靠一次檢查就能安心,而是得從每天的生活習慣做起,以下為大家介紹防止心臟病找上門的3大招:
1.健康的飲食習慣
少油、少鹽、少糖,是預防心血管疾病最基本的飲食原則,尤其是多攝取蔬菜水果、堅果、魚類與全穀類,不僅能降低壞膽固醇,還能補充好脂肪,維持血管彈性與代謝穩定,建議每日攝取足夠的鉀與鈣,可協助血壓控制、減少血管發炎風險。
2.規律的運動與作息
規律運動能提升心肺耐力、強化血液循環,降低三高風險,建議每週至少150分鐘的中強度有氧運動,例如快走、慢跑、騎腳踏車等,搭配肌力訓練,有助穩定心率與血壓,同時養成固定作息,讓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平衡,也能避免因長期壓力引發的心律不整或高血壓。
3.避免不良的生活習慣
吸菸、酗酒、熬夜、久坐,是破壞血管健康的四大殺手,香菸中的尼古丁會讓血管收縮、血壓升高,加速動脈硬化,而過量的飲酒則可能導致心律不整與心肌肥厚,熬夜與長時間靜態工作也會讓交感神經持續亢奮,增加心臟負擔,因此改善這些破壞健康的行為可以大幅降低心血管發作機率。
提高警覺性、留意身體異樣!才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產生風險
心血管疾病是長期累積下的結果,不是突然發作,而是「逐漸惡化」,從胸口不適、心悸、喘、下肢水腫、疲憊,到真正的心肌梗塞或中風,往往有明確的徵兆與警訊,只要我們平時提高警覺、留心是否有心血管疾病的徵兆,然後做好定期健檢與調整生活,就有機會阻止心血管疾病惡化,甚至避免發生。
參考資料來源:
>>心肌梗塞原因有哪些?正確了解7大症狀,預防致命危機好簡單!
>>心肌梗塞有前兆!關鍵自救法一定要學 心臟科名醫:救護車來之前你可以這樣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