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一
Mon
星期二
Tue
星期三
Wed
星期四
Thu
星期五
Fri
星期六
Sat
早診
09:00-12:00
休診
休診
午診
14:00-17:30
休診
晚診
18:00-21:30
休診
星期一
Mon
星期二
Tue
早診
09:00-12:00
休診
午診
14:00-17:30
休診
晚診
18:00-21:30
休診
星期三
Wed
星期四
Thu
早診
09:00-12:00
休診
午診
14:00-17:30
晚診
18:00-21:30
星期五
Fri
星期六
Sat
早診
09:00-12:00
午診
14:00-17:30
休診
晚診
18:00-21:30
休診
👋你好,需要什麼服務呢?

智齒發炎功略:常見症狀、緩解方法、注意事項1次說明

智齒平常容易被忽略,直到突然痛起來,才會發現它的存在,而大多數人都是因為智齒長歪、空間不夠,才導致牙齦發炎,出現腫脹、疼痛,以下內容整理了智齒發炎的常見症狀、可以緩解的方法,以及哪些情況要特別注意,讓你在家就能先處理初期的不適感,也知道什麼時候該趕快去看牙醫,繼續往下看看吧!

智齒痛症狀有哪些?3大常見不適狀況解析

很多人以為智齒不適只是單純的牙齦發炎,但其實如果智齒長歪、卡住,或是空間不足長不出來,就很容易造成牙齦反覆腫痛,甚至影響到整個咬合功能和日常生活。下面整理出3種最常見的智齒痛症狀,讓你更清楚目前的狀況是否需要盡快處理,及早應對,才能避免惡化。

1. 牙齦紅腫、悶脹不適

智齒發炎時,最常見的狀況就是後排牙齦出現腫脹,伴隨輕微疼痛,並且平常在刷牙、咀嚼或說話時,可能會感覺到一點不適,像是悶悶的壓力感,不至於劇烈疼痛,但如果發炎持續,進食時可能會影響咬合,建議平時加強清潔,並多加留意症狀的變化。

>>延伸閱讀:長智齒前兆有哪些?想快速舒緩智齒疼痛,看這篇準沒錯!

2. 咀嚼或張口時感覺不適

除了牙齦本身的不舒服,有些人在張嘴或吃東西的時候,也會發現嘴巴打不開、咀嚼困難,甚至下巴感覺卡住。這類症狀通常是因為智齒周圍發炎、腫脹影響咬合與肌肉活動,也可能是智齒生長方向異常,像是橫著長、往內傾斜或部分卡在牙肉裡,也就是所謂的「阻生智齒」。如果沒有處理,不只會影響吃東西與說話,長期下來還可能壓迫周圍牙齒與組織,引發更嚴重的問題。

3. 口臭、發燒甚至吞嚥困難

智齒發炎除了牙齦不適,還可能出現口臭、發燒,甚至連吞嚥都有困難的情況。是因為智齒附近空間狹小,不易清潔,細菌滋生時就會產生異味,而當發炎進一步加重時,身體還會出現發燒症狀,若連吞嚥時都感到疼痛,就代表發炎已擴及咽喉附近組織,這類情況建議儘早就醫,以免症狀惡化影響日常生活。

智齒發炎怎麼辦?4個方式減緩不適

智齒發炎時,除了疼痛和腫脹外,日常生活也常受到影響。在就診前,與其勉強忍耐,不如先掌握幾個簡單的方法,在家初步緩解不適,有效降低發炎帶來的不舒服感。以下整理4個常見的智齒發炎處理方式,幫助你緩解智齒發炎的不適症狀。

1. 透過口腔清潔及溫鹽水漱口,減少細菌感染

即使牙齦感到疼痛,也不應因此停止刷牙。保持口腔清潔是預防智齒發炎惡化的關鍵。建議每天早晚確實刷牙,並特別加強智齒周圍的清潔。除此之外,也可以一天用鹽水漱口2至3次,有助於抑制細菌滋生、減輕發炎,同時排出卡在牙縫間的食物殘渣。需要注意的是,切勿直接將鹽巴塗抹在發炎處,否則可能對牙齦造成二度刺激或傷害。

2. 冰敷與止痛藥物緩解疼痛與腫脹

智齒發炎導致明顯腫脹與疼痛時,可以先透過冰敷來幫助減緩。冰敷能讓局部血管收縮,降低腫脹程度。每次敷約10至15分鐘,一天視情況重複數次。如果還是感到不舒服,也可以在藥師指導下服用市售止痛藥,協助穩定症狀,撐過不適期。

3. 減少進食刺激性食物,避免加重不適

智齒發炎期間的飲食不建議吃太辣、太燙或過硬的食物,這些都會對牙齦造成刺激,使發炎狀況更加惡化。建議這段時間可以選擇溫和、軟質的食物,例如白粥、蒸蛋、湯麵等,既能避免刺激傷口,也較容易咀嚼與吞嚥。

4. 請牙醫師診斷並評估後續治療方式

如果已經多次出現智齒發炎,或這次症狀特別嚴重,例如臉部明顯腫脹、吞嚥困難、甚至發燒,那麼就不是單靠清潔或止痛能解決的情況了,這時建議盡快就醫,讓牙醫師透過X光檢查智齒的生長角度與位置,再決定是否需要拔除或進行其他治療!儘早處理,才能避免反覆發炎,甚至影響鄰近健康牙齒。

>>延伸閱讀:智齒長在肉裡一定要拔嗎?治療方式大公開!

智齒牙齦發炎哪些情況需要特別注意?

不是所有的智齒都需要拔除,但如果出現反覆發炎、影響到其他牙齒,甚至伴隨明顯腫脹與感染,那就必須格外留意。以下整理3種智齒牙齦發炎特別需要注意的狀況,提醒你什麼時候該儘早就醫,不要等到病情惡化才處理。

1. 發炎反覆發作,影響咬合功能

如果智齒牙齦發炎的情況每年出現2、3次以上,而且每次都持續好幾天,這就不是單純的偶發性不適,而可能是因為智齒的生長角度不正、卡住或阻生所導致。這類情況下,牙齦長期受到刺激與感染,容易影響咀嚼習慣與咬合功能,進而連帶造成其他牙齒負擔增加,與其一再忍耐,不如儘早處理,避免影響整體口腔健康。

2. 伴隨膿腫或臉部腫脹擴散

若智齒發炎的同時,開始出現膿包、臉頰腫脹,甚至發燒等全身性症狀,那就代表感染情況已經加重。這時候不能再抱持「等等看會不會自己消下去」的想法,因為嚴重的細菌感染可能會擴散至下巴、脖子,甚至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等更危險的狀況。建議一旦發現症狀惡化,應立即就醫評估,避免拖延造成更大傷害。

3. 已影響鄰近牙齒健康

有些智齒因為生長空間不足,會向前頂住旁邊的牙齒,導致鄰牙出現蛀牙、牙根發炎,甚至產生牙齒位移的情況。此時問題已經影響到原本健康的牙齒,不能再忽視,如果發現鄰近牙齒有不明原因的疼痛或蛀牙惡化,應盡快尋求牙醫診斷與處理,避免健康牙齒也受到損害。

智齒發炎不容忽視,及早就診降低風險!

智齒不是每顆都一定需要拔除,但只要發炎超過一次,就可能表示生長位置不理想。不要等到腫到臉歪、嘴巴張不開才處理,否則只會讓治療變得更複雜,恢復時間也會延長。平時應加強口腔清潔,並定期接受牙齒檢查。一旦發現智齒有不適或異狀,就應儘早處理,才能避免發炎惡化或反覆發作,同時也能減少後續治療的難度與整體不適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