咀嚼肌在哪裡?咀嚼肌痛該怎麼處理?
很常聽到咀嚼肌,但卻不知道咀嚼肌的正確位置及功能?為什麼有時候會出現咀嚼肌痛的情況呢?想要放鬆咀嚼肌又有哪些方法?以上種種關於咀嚼肌的疑問都可以在本篇獲得解答,讓你1次掌握從認識咀嚼肌到咀嚼放鬆方法。
咀嚼肌長在哪裡?
咀嚼肌位在臉頰兩側,主要負責協助咀嚼食物,並且分為4大主肌肉群:顳肌、咬肌、翼內肌和翼外肌。
- 顳肌:位於頭顳部,從顳骨延伸至下顎,主要負責將下顎上抬,幫助食物研磨。
- 咬肌:位於顳肌稍前,位於兩側顴骨下方,負責將下顎向上推動,是最強的咀嚼肌。
- 翼內肌:位於咬肌深層,作用是將下顎向內移動,協助牙齒咀嚼。
- 翼外肌:位於顳肌和翼內肌外側,負責將下顎前移或讓下顎往一側移動。
4種導致咀嚼肌肥大、過度用力的原因
1. 牙齒咬合異常
當牙齒出現咬合不正的問題時,會使咀嚼肌長時間承受不平衡的壓力,同時這種不正常的咬合狀態也會使咀嚼肌用力過度,產生咀嚼肌緊繃的狀況。
>>延伸閱讀:我有深咬嗎?深咬成因以及治療方式大補帖!
2. 磨牙或咬緊牙齒
有些人在睡覺時會無意識地磨牙,或是因為壓力過大而不自覺地咬緊牙齒,這會讓咀嚼肌因為過度出力而變得過於發達,甚至出現肌肉疲勞疼痛或頭痛等症狀。
3.遺傳因素
遺傳也是導致咀嚼肌生長的一個主因,因為遺傳會影響一個人的骨骼與肌肉發育,這都與臉部外觀息息相關,且有研究指出,如果家族成員中有咀嚼肌肥大的情況,其他家庭成員也有較高的機率出現相同問題。
4.咬合與咀嚼過度
雖然咀嚼肌的功能是咀嚼和咬合,但如果長期咀嚼硬質食物像是口香糖、牛肉乾、含筋的肉類等,就會對咀嚼肌產生如肌肉訓練般的效果,使得肌肉纖維變多、變壯,導致咀嚼肌肥大。
5. 不對稱的咀嚼方式
如果慣性使用特定一側的牙齒啃咬食物,也容易導致咀嚼肌的一側肌肉發達肥大,時間一久,臉部的輪廓就會一邊大、一邊小,看起來相當不協調。
咀嚼肌痛?可能跟這5大原因有關
1. 姿勢不良
當脊椎、肩膀或頭部長期處在不自然的位置時,會使下頷骨後縮,連帶影響咀嚼肌周遭的肌肉,導致必須承受額外的拉扯,這不只會使咀嚼肌緊繃,甚至可能出現僵硬、頭痛等症狀。
2. 啃咬過於堅硬的食物
當啃咬硬物像是冰塊、糖果或堅果時,咀嚼肌會需要發揮更多力量來破壞食物結構,一旦讓咀嚼肌過度用力,就會使肌肉緊繃並增加肌肉疲勞感,長期下來可能出現咀嚼肌痛與緊繃的情況。
>>延伸閱讀:咬東西耳朵痛?當心是顳顎關節炎!
3. 外力撞擊
當頭部或下顎受到強烈撞擊如運動事故、交通意外或摔倒等,咀嚼肌也會因為受到瞬間劇烈拉扯使肌肉出現損傷,這也會進一步引發肌肉緊繃或痙攣的可能。
4. 咬合不正
咬合不正是指上顎和下顎的牙齒無法正常對齊,導致咀嚼過程中出現不平均的壓力分布,這時候咀嚼肌就必須承擔額外的力量來咀嚼食物,長期下來也會使肌肉因過度使用,出現咀嚼肌緊繃的問題。
5.壓力過大
有些人壓力過大就會不自覺地咬緊牙齒或磨牙,這種習慣會讓咀嚼肌長期處在緊繃出力的狀態,當咀嚼肌承受過多負擔時,就容易有咀嚼肌疲勞、僵硬,疼痛等狀況出現。
3種按摩方法,改善咀嚼肌緊繃的狀況!
1.握拳按摩
握拳按摩可以簡單地達到咀嚼肌放鬆的效果。首先將雙手握拳,把頭輕放在臉部的咀嚼肌區域上,輕柔地用拳頭畫圓,沿著耳根到下顎的方向重複數次,每次約1-2分鐘,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,減少咀嚼肌緊繃與疲勞。
2.手指按摩
將雙手洗後淨,用食指和中指輕輕放在顳肌,輕輕畫圓按壓按摩,每次需要按壓2-3分鐘,且要注意避免過度施力。與握拳按摩不同的是,手指按摩可以有更精細輕柔的控制,能有助於緩解局部的緊繃感,這種方法適合需要針對特定區域進行深層按摩的情況。
3.耳下肌按摩放鬆
耳下肌位於耳朵下方、顴骨和下顎之間,也是咀嚼肌的一部分,主要負責開口和咀嚼。可以透過把食指和中指放在耳朵下方的顳顎關節處,以畫圓的方式輕按,保持輕度的力道並按摩1-2分鐘,隨後,再將手指頭移動至下顎前部,繼續以相同的手法進行按摩,來好好放鬆耳下肌肉。
好好放鬆咀嚼肌,能讓你的臉型更上鏡!
不少人都有咀嚼肌肥大的問題,因為咀嚼肌一大,臉看起來就更大!尤其在現代追求小臉審美的社會裡,咀嚼肌肥大更是讓很多人困擾。建議平時要多注意是否有咀嚼緊繃、疼痛等狀況,出現也可以多透過按摩的方式放鬆咀嚼肌,防止咀嚼肌持續擴張。
最後也要注意避免使用單邊咀嚼、戒除磨牙等問題,做好上述這幾點,就有機會讓臉型越來越上鏡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