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飲食西化、壓力增加及久坐生活型態,心肌梗塞正逐漸年輕化,許多人直到胸口劇痛、呼吸困難才驚覺心臟出了問題,但往往已錯過黃金治療時間,尤其心肌梗塞發作突然、致死率高,因此更成為許多人的惡夢,關於如何預防心肌梗塞、以及預防心肌梗塞的運動方法,都將在本文中帶大家來掌握。
心肌梗塞的死亡率有多高?
急性心肌梗塞(AMI)的早期死亡率高達50%,這是因為冠狀動脈被突發血栓完全阻塞,造成心肌缺氧壞死,若未在黃金12小時內打通血管,可能導致猝死或嚴重心臟衰竭,所幸近年隨著心導管手術與血栓溶解劑的進步,加上台灣心臟科醫師24小時待命的制度,讓急性心肌梗塞的死亡率大幅降低,成功搶救無數患者生命。
心肌梗塞的好發人群與時機一次看
心肌梗塞常被視為突發疾病,但其實背後往往有明確的高風險族群與誘發時機,若你屬於以下好發人群,或常處於容易誘發的情境中,就要格外留意自己的心臟健康,並做好預防準備:
- 年齡偏高者:男性超過45歲、女性超過55歲,隨著血管彈性退化,動脈硬化風險上升,是發病的關鍵年齡層。
- 家族有心血管病史者:若直系親屬曾罹患心肌梗塞,個人風險也會顯著提升。
- 女性更年期後:雌激素保護力減弱,導致女性在停經後心血管疾病機率快速增加。
- 三高族群:高血壓、高血脂與糖尿病容易引發血管硬化、阻塞,是最常見的心臟病成因。
- 肥胖與運動不足者:體重過重會增加心肺負擔,也容易合併三高問題。
- 吸菸與濫用藥物者:使用安非他命或古柯鹼等,會引起血管收縮與血栓風險。
- 長期壓力大、情緒波動者:交感神經長期緊繃,會誘發血壓飆升與心律不整,增加突發機率。
- 高血壓:當血壓長期偏高,血管內壁壓力也會上升,容易造成血管受損與阻塞,是導致心肌梗塞的常見原因之一。建議持續遵從醫師指示控制血壓,規律服藥與定期追蹤。
- 長期吸菸者:香菸中的尼古丁會導致血管失去彈性、血液變黏稠,加速動脈硬化進程,長期下來不僅會提高中風風險,也容易誘發心肌梗塞。
容易引發心肌梗塞的時機
- 日夜溫差大時
- 上午時段
- 秋冬季節
- 劇烈運動後
- 喝酒吸菸
- 壓力太大
- 排便用力
以上時機可能會導致心臟負荷增加,導致冠狀動脈血流量不夠,最終導致心肌梗塞發作。
如何預防心肌梗塞?建議避開以下4種飲食
想知道如何預防心肌梗塞嗎?第一步就是調整飲食,以下4大地雷食物,是日常最常吃卻最傷心血管的類型:
1.精製碳水化合物
白飯、白麵包、糕點等精製澱粉會迅速轉化為血糖,導致胰島素上升並促使脂肪堆積,進而提升心血管負擔,長期攝取這類食品,容易導致代謝症候群,也是心肌梗塞的溫床,因此會建議以全穀類、糙米、燕麥等取代精緻碳水化合物。
2.加工食品
加工食品像是香腸、火腿、熱狗等含有大量飽和脂肪與鈉,會使血壓上升、血管硬化,攝取越多加工品,心肌梗塞風險越高,想預防心肌梗塞的話,建議以新鮮食材自煮為主,避免醃製、煙燻肉品。
3.高脂食物
奶油蛋糕、炸雞、豬油製品含大量飽和與反式脂肪,會提升壞膽固醇、阻塞血管,因此建議改用橄欖油、芥花油等好脂肪,並減少油炸頻率。
4.含糖製品
含糖飲料、餅乾、糖果等攝取過量,會促使三酸甘油脂上升、內臟脂肪堆積,增加心臟病與中風風險,而成年人每日添加糖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10%。
趕快筆記!2種預防心肌梗塞的運動方法
想要預防心肌梗塞的話,規律運動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式,透過適當且規律的運動能有效改善血壓、血脂、血糖與體重控制,成功降低心肌梗塞發生率。
那麼預防心肌梗塞的運動方法有哪些呢?其實只要從有氧運動與肌力訓練著手,不但容易實行,也能提升整體心肺功能,以下就會介紹2種實用且推薦的運動方式。
1.有氧運動
像是快走、慢跑、爬樓梯或騎腳踏車等,都是日常生活中就能執行的有氧訓練,建議每次進行30分鐘,達到「微喘但能對話」的強度最為理想,過程中記得做好暖身與緩和,避免運動傷害,初學者可從原地超慢跑開始,每次10分鐘,有助於養成習慣並提升循環代謝。
2.肌力訓練
肌力運動可增強身體穩定性,推薦在家進行靠牆深蹲、抬膝運動或簡易舉重等訓練,像是靠牆深蹲每次2分鐘、重複3至4回合,或使用瓶裝水做上肢舉重,都能達到鍛鍊效果,建議每週進行2次,搭配有氧活動,能更有效保護心血管健康,特別適合中高齡者日常保養使用。
想降低心肌梗塞發病率,就要養成健康生活型態
心肌梗塞的發生,多半是日常生活選擇累積下的結果,若能從現在開始建立良好習慣,包括均衡飲食、定期運動、戒菸限酒、穩定情緒、定期健檢等,就能有效減少心血管的慢性傷害,醫師也提醒,高風險族群可考慮定期進行心電圖、心臟超音波與血脂檢查,搭配專業醫療團隊追蹤,更能達到預防勝於治療的效果。
資料來源:
>>3種食物害你血管阻塞!營養師大推:吃這5種防心肌梗塞、打通血管
>>急性心肌梗塞12小時黃金搶救 醫:早期死亡率高達50%!
>>心肌梗塞(二): 掌握5點預防原則及正確自救法|家天使居家照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