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否曾感到胸口悶痛、呼吸困難,卻說不上是哪裡不舒服?這有可能是心臟正在缺氧的警訊,所謂心肌缺氧,指的就是心臟的肌肉無法獲得足夠的氧氣,若未及時處理,恐引發心肌梗塞、心律不整,甚至猝死,本文將帶你了解心臟缺氧原因、心臟缺氧症狀、高風險族群以及治療方式,幫助你提早預防、守住健康。
心臟缺氧是什麼?心臟缺氧症狀詳細說明
心臟缺氧又稱心肌缺氧,是指供應心臟血液與氧氣的冠狀動脈出現狹窄或阻塞,導致心肌無法獲得足夠氧氣,進而影響心臟正常運作,由於心臟負責將含氧血液輸送到全身,一旦自身缺氧,不僅會降低泵血功能,也可能引發心律不整、心臟衰竭,甚至危及生命,值得注意的是,即使全身血氧看似正常,心臟仍可能局部缺氧,所以千萬別誤以為血氧高就沒問題,進而忽略心臟缺氧的警訊。
- 胸悶、胸痛,活動或情緒激動時更明顯
- 心悸、心跳不規則
- 呼吸困難、喘不過氣
- 冒冷汗、頭暈、臉色蒼白
- 肩膀、手臂、下巴或背部放射性疼痛
- 噁心、嘔吐、虛弱感
- 暈眩、短暫昏厥或失去意識
以上這些症狀可能來得快、也消退得快,尤其胸口壓迫感多出現在活動後、休息時改善,但若出現上述任一情況,仍建議及早就醫檢查,避免延誤治療時機。
筆記起來!導致心肌缺氧的主要原因就是它
心肌缺氧的主要原因,是供應心臟氧氣的冠狀動脈發生粥狀硬化,當脂肪或膽固醇長期堆積於血管內壁,造成管腔狹窄或形成血栓時,就會導致血流量不足,使心臟肌肉缺乏氧氣供應,此時心肌無法正常收縮,可能出現胸悶、呼吸喘等症狀,嚴重時引發心律不整、心衰竭,甚至有致命風險。
心臟缺氧的高風險族群有哪些?3大族群一次看
1.患有三高疾病族群
高血壓、糖尿病與高血脂是導致冠狀動脈硬化的關鍵因子,這些疾病容易讓膽固醇在血管內壁堆積,導致管腔變窄,進而影響血液流通並造成心肌缺氧,三高族群若未積極治療與追蹤,將大幅增加心臟缺氧與心血管併發症的風險。
2.生活習慣不規律者
缺乏運動是心臟病與心臟缺氧的重要危險因子之一,經常久坐、運動量不足者,其心血管健康會逐漸惡化,導致血壓升高、血脂異常等問題,使血液循環變差,進而降低心臟供氧效率。
此外,吸菸與肥胖也會促進血管硬化、加重心臟負擔,若長期維持不良生活習慣,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將大幅增加。
3.高齡長輩
男性超過45歲、女性停經或超過55歲後,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會顯著上升,導致心血管保護力減弱,罹患心肌梗塞或心臟缺氧的風險增加,世界衛生組織也指出,年長者若同時有高血壓、糖尿病或高脂血症等多重危險因子,屬於高或極高度危險族群,需積極接受醫療追蹤與健康管理。
心肌缺氧會好嗎?心臟缺氧治療方式有哪些
1.藥物治療
對於心臟缺氧的治療,藥物是常見的第一線方式,常用藥物包含硝化甘油、乙型阻斷劑,主要是用來緩解因冠心症造成的胸痛不適,另外也可以使用抗血小板藥物降低血栓風險及改善血管健康,提醒大家,這些藥物的使用需遵從醫囑,並搭配健康生活型態,以協助穩定病情並延長壽命。
2.手術治療
若藥物治療效果不佳,醫師可能會建議採取侵入性手術以改善心臟缺氧症狀,常見方式包括:
-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性治療:透過心導管導入氣球或放置血管支架,擴張阻塞處,提升血流量
-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:外科治療方式之一,原理是會取用腿部靜脈或內乳動脈等血管,接到狹窄阻塞的冠狀動脈上,增加心臟的血流供應、改善心肌缺氧。
預防心臟缺氧,從建立良好生活習慣開始做起
想遠離心臟缺氧,養成穩定的作息與飲食習慣是關鍵,建議每天攝取足夠蔬果、減少油鹽糖攝取,搭配規律運動,如快走、游泳或騎腳踏車,另外戒菸、減少壓力、定期健檢更不可少,記得心臟沒有休息時間,唯有持續照顧,才能延長心臟壽命與你的健康!
參考資料:
>>認識冠心病
>>危害健康的沉默殺手 – 淺談冠狀動脈心臟疾病
>>血氧濃度99%也會心臟缺氧?血管阻塞是最常見原因
>>什麼是冠心症?
>>心肌梗塞原因有哪些?正確了解7大症狀,預防致命危機好簡單!
>>心臟核醫檢查證實有缺氧 我需不需要接受心導管治療?
>>認識缺血性心臟病
>>冠狀動脈繞道手術